所有服务项目
宏标检测认证

CAS 115-2005保健功能纺织品行业标准

前     言
 
本标准按《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管理办法》进行管理,按CAS1.1—2001《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结构及编写规则》的规定编制。
本标准由中国保健协会首次提出、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中国保健协会与中国标准化协会共同发布。
使用本协会标准的单位,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企业标准备案,并对技术内容负责。
本标准中的某些条款可能涉及专利权,中国标准化协会及中国保健协会不负责对任何该类专利权的鉴别。
本标准是第一次制订。在本标准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给中国保健协会、中国标准化协会,以便修订时参考。

保健功能纺织品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保健功能纺织品的远红外线(简称远红外)功能、磁功能、抗菌功能的范围、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保健功能结果判定、标志和包装等。
本标准适用于具有远红外功能、磁功能、抗菌功能的保健功能纺织品。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同时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的各方研究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296.4        消费品使用说明 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
GB/T 4856        针棉织品包装标准
GB/T 8629        纺织品 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
GB 9345          塑料灰分通用测定方法
GB 18401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JIS L 0217       纤维样品试样处理方法及相关标识表示方法
JIS L 1902       纤维制品抗菌性能的试验方法(8 定量试验方法)
AATCC 100        抗菌整理织物的试验方法
卫生部 《化妆品卫生规范》(2002年版)
卫生部 《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保健功能纺织品
具有远红外功能、磁功能、抗菌功能等作用,旨在调节和改善机体功能,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毒副作用,达到保健目的的一类纺织品。
3.2远红外功能
加载高效远红外发射材料的一类纺织品,通过发射的远红外辐射作用于人体,产生热效应,具有促进微循环改善的保健功能。
3.3磁功能
加载磁性材料的一类纺织品,通过利用磁场的物理能量作用于人体细胞代谢、血液循环、神经调节等,使其局部微循环得到改善,并加强局部组织营养和氧供应。
3.4永磁材料
指此种磁性材料可以产生恒定磁场,永磁材料的矫顽力大,磁性不易消失。
3.5磁片
形状呈圆形扁平状,直径5-20mm。
3.6磁粒
又称磁珠,形状呈圆形扁平状,直径小于5mm。
3.7磁条
形状呈长条形棒状,全称为软质棒状磁条,简称软质磁条。
3.8塑磁
永磁粗末与塑料混合制成的粘结型永磁材料。
3.9橡胶磁
永磁粗末与橡胶混合制成的粘结型永磁材料。
3.10抗菌功能
加载抗菌材料的一类纺织品,运用其自身的物化特性,通过杀灭、抑制或妨碍微生物生长繁殖能力的过程,使其达到清洁卫生的作用。

 分类
4.1功能分类
一般分为远红外功能、磁功能、抗菌功能,保健功能纺织品可具备一种或多种功能。
4.2产品分类
4.2.1 床上用品:被、床垫、枕、枕套、被套、床单、睡袋等。
4.2.2 服饰制品:内衣类、护身类、袜类、帽子、手套等。
4.2.3 其它用品:窗帘、地毯、垫类等

 技术要求
保健功能纺织品应符合内在质量、外观质量、保健功能和安全性四个方面的技术要求。
5.1 内在质量、外观质量
内在质量包括干燥质量、强力、缩水率和染色牢度等项指标。外观质量包括表面疵点、规格尺寸及公差等项指标。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的指标应符合国家、行业相关标准的要求。
5.2 保健功能评价指标
5.2.1 远红外功能评价指标
5.2.1.1远红外波长范围应在4μm-16μm。
5.2.1.2 法向发射率提高值应不小于0.08。其法向发射率应不小于0.80。
5.2.1.3 洗涤30次后,法向发射率提高值应不小于0.06。
5.2.1.4 采用粉体功能化学纤维的灰分指标应不小于3.5%。
5.2.1.5 动物实验微循环血流量的增加量应不小于50%。
5.2.2磁功能评价指标
5.2.2.1 磁体织物表面磁感应强度应为40mT~110mT。
5.2.2.2 特殊部位:眼近周部用品的磁体织物表面磁感应强度应低于70mT。
5.2.2.3 磁体的数量及分布应科学合理。
5.2.3抗菌功能评价指标
抗菌织物按抗菌功效作用分为普通抗菌织物、高抗菌织物,其抗菌功能评价指标见表1。

表1 抗菌织物的抗菌率指标

 

5.3安全性评价指标
保健功能纺织品和加载的远红外、磁、抗菌等功能材料的安全性应符合表2 的要求。

表2 安全性评价指标
 

  试验方法
6.1内在质量、外观质量试验
按照国家、行业相关要求的检测方法检测。
6.2保健功能试验
6.2.1远红外功能检测
6.2.1.1远红外的波长和法向发射率按照附录A要求进行检测。
6.2.1.2远红外织物的灰分按GB 9345 要求进行检测。
6.2.1.3远红外织物按照GB/T 8629中规定的8A程序进行洗涤。
6.2.1.4对比样为非远红外功能的同类纺织材料,应从洗涤前样品上剪取,不进行洗涤。
6.2.1.5微循环血流量按附录B生物微循环血流量变化率测定法进行检测。
6.2.2磁功能检测试验
6.2.2.1磁体织物表面磁感应强度按附录C进行检测。
6.2.2.2 磁体数量及分布科学合理。
6.2.2.2.1磁体数量及分布科学合理按表3进行评价。
6.2.2.2.2判断由中国保健协会专家委员会成立专家组进行,专家组由医学、磁生物学专家组成,人数为5人以上的奇数个,且须包含女性。
6.2.2.2.3判断标准:产品具有一定的舒适性,保健机理科学,磁体分布合理,磁体不易脱落。以上要求有一项不满足者,则该产品的磁体数量与分布是不科学合理的。
6.2.2.2.4判定结果以80%的专家通过为评审最终结果。

 

表3  磁体数量及分布评价表

 6.2.3抗菌检测试验
6.2.3.1溶出性、非溶出性织物按照附录D中D3晕圈法进行判断。
6.2.3.2溶出性抗菌织物按照附录D中D5 吸收法检测。
6.2.3.3非溶出性抗菌织物按照附录D中D6振荡法检测。
6.2.3.4试验菌株应由国家级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
6.2.3.5试验中使用的洗涤剂按GB/T 8629 附录B的要求配制。
6.2.3.6试验中的洗涤程序按照本标准附录D中D2进行洗涤。
6.3 安全性检测试验
6.3.1保健功能纺织品一般安全性要求试验:甲醛含量、Ph值、色牢度、异味、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的检测按GB 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执行。
6.3.2保健功能纺织品和加载的远红外、磁、抗菌等功能材料的安全性检测试验:眼刺激性试验(眼近周部用品)、精子畸形试验(内衣制品)、致突变试验、皮肤刺激性试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按卫生部《化妆品卫生规范》(2002年版)相关规定执行。

 保健功能结果判定
抽检样品的内在质量、外观质量和安全性检测结果在符合本标准5.1、5.3条款要求的基础上,按照本标准5.2中的远红外功能、磁功能、抗菌功能的评价指标进行保健功能判定。其中对于采用粉体功能化学纤维以外的特殊功能材料的远红外功能判定,可不受5.2.1.4条款的限制。

 标志和包装
8.1 产品的使用说明应符合GB 5296.4的要求。
8.2 标明产品的远红外功能、磁功能、抗菌功能(高或普通)等一项或几项保健功能。
8.3 标明产品的适宜人群和禁忌人群。
8.4 产品的包装应符合GB/T 4856要求。